共情“留守”

来源:上海互济公益基金会时间:2020-08-10 10:51:21浏览:124

作者:项目儿童福利主任  陈聪

 

说到“公益”,一般都会被贴上“爱心、善良”的标签。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做公益到底为的是彰显爱心,是助人为乐,还是另有其他?


我是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3名孩子的留守妈妈,今年大女儿上五年级,小女儿三年级,最小的儿子也上一年级。早些年,我们夫妻俩把3个孩子交给他们外婆带后便到外地务工,在外为了能找到工资待遇好一点的岗位,我们做过餐厅服务员、工厂普工、宾馆前台等不同的工作。每一份工作虽然都很辛苦,但只要想到留在老家里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再苦再累我们都会咬牙坚持,为的就是挣到钱后能够早日回家,陪伴在孩子们身边。


  


后来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的外婆也渐渐年迈,在照顾孩子上有些力不从心,于是我和丈夫商量后决定我回家承担起对孩子、老人生活上的照顾,这样一来全家的经济压力全都压在丈夫一个人的身上。


而我,因为之前一直在外打工想趁此机会弥补在孩子身上缺失的关爱,于是每天定点起床为他们准备早餐,吃完后送他们到学校,放学回家来辅导他们做作业。但因为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辅导作业通常感到很吃力,只好自己去书店买一些相关的书回来提前解答后再给孩子进行讲解。


  


我总以为只要待在孩子们身边用更多的陪伴和爱总能够弥补之前对他们缺失的爱,也许孩子们会因为我留在家里陪伴他们而感到高兴,但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有关性格、心理方面的欠缺是我无法弥补的。就像有时他们会我行我素,甚至有的时候会表现出一些过激的行为,而我也总是猜不透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从自己孩子的身上,我发现在我们边远山区农村里的留守儿童很多,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把他们留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通过自己的孩子,我深知他们内心里对爸爸妈妈关爱的渴望,虽然他们嘴上不说但心底里谁都希望自己的父母不要出远门陪在他们身边。


渴望父母陪伴,渴望父母关爱,是留守在家孩子们呐喊的心声。


 


每当孩子放学后我辅导他们做作业时总会陷入沉思,那些留守的孩子们也许此刻正在自己学着费力生火做饭,但空荡荡的家中都只有狗吠声,他们很久都没有开心笑过了。


究竟该怎么办才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呢?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到螳螂村支书的电话说村上需要找一个具有爱心、对小孩有耐心的人员做村子里的儿童工作,问我是否愿意,接着村支书大概给我介绍了“爱佑安生——困境儿童救助与保护项目”的情况,资助贫孤儿童,开展和资助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教育支持的项目,当时我就坚定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加入这个团队。


 


后来有幸在村支书的介绍下我如愿加入项目团队并成为其中一员,经过前期的培训我开始着手工作,摸排走访本村的困境儿童之后,在项目的支持下我为本村的50多户100多名儿童申请递送了营养包、学习包等物品,为20名儿童向项目办申请了卫生包,协助本村的1户5名儿童申请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资金、协助两名肢体残疾儿童与县残联联系前往昆明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空闲时间还会辅导孩子们写作业,或把他们召集起来一起包饺子,利用各种不同的业余活动力所能及的给留守在家的孩子们更多的陪伴与关爱。


至今我做儿童福利主任已有三年,这段时间里我自身也有很大的改变。以前的我羞涩、不善言辞、不能够很好的与孩子们相处、不善于与他人交流,而现在的我乐观开朗、积极向上,面对的不管是自己的孩子还是想要关爱的儿童,我都能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和他们相处得很融洽。


 


每每看到孩子们如花般的笑靥,我都会无比开心,觉得人世间的美好也不过如此,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虽然这份工作分出了我一部分的时间来陪伴自己的孩子,每天奔波在儿童之家跟入户儿童之家的路上,经常会接到他们给我打电话说“妈妈,你什么时候到家,我跟姐姐已经做好饭了......”。


每当他们喊我快快回家吃饭的时候,我的内心为他们的长大而感到开心,同时心里也因为工作的事情陪伴他们的时间少了不由得感到酸楚。但我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们能够理解我的工作,因为曾经他们也是留守儿童的一份子。我时常教导自己的孩子:我们每个人心中要有大爱精神,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

 

 

项目介绍: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爱佑安生”——困境儿童救助与保护项目由爱佑慈善基金会资助,上海互济公益基金会实施。项目覆盖镇雄县20个行政村(集中在3-4个乡镇),面向20个村内的所有儿童,并为不少于100名面临监护困境的儿童提供深度支持服务。项目通过在困境儿童集中的基层/社区搭建“县-乡-村”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人员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培养本地儿童服务专业人才;取试点村,重点探索监护困境儿童的服务模式;根据儿童需求和资金配置情况,为困境儿童提供生活救助、教育支持、医疗确诊、政策落实、心理支持等服务,提升困境儿童生活质量,促进儿童权利保障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并倡导和推动国家政策的出台。



本项目由爱佑慈善基金会资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资助方立场无关。


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