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越西县彝族社区发展项目

来源:上海互济公益基金会时间:2023-02-03 11:47:51浏览:13170

项目背景: 

   凉山州是中国贫困面积最大、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据越西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在2016年,当年经济总量在全州17个县市排名第9位。全县年末总人口356622人;男女性别比为104.4:100.0;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5.22%;彝族占总人口的78.12%。全县有农村低保对象16396户,42688人,另有1925名特殊困难儿童。 

   马拖乡位于越西县南部,三面环山,全乡辖13个村44个组。现有人口2494户、10325余人。幅员面积37.9平方公里,距越西县城有25公里左右。该乡为全县艾滋病高流行区,进而威胁到当地儿童的发展,如卫生、营养等。而乃托镇位于(含红光村和莫洛村、白石村)位于越西县北部,猫儿山脚下,漫滩河西岸,下辖6个村、17组7283人。幅员面积77.46平方公里,距县城22公里左右,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寒冷(霜期250天),导致农村经济收入低,进而带来儿童营养不良、成长速度慢。 


项目开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百特国际基金会从2015年10月-2017年9月在越西县开展的“凉山彝族儿童卫生健康项目”,帮助了200名儿童及其家庭提升了营养状况,提升了1302户村民社区环境的意识。另外,在当地的工作中发现村民的其他问题也十分突出:村民卫生和贫困家庭生计。 

  在越西,生活在山上的彝族村民大部分没有经常洗澡的习惯,一年内洗澡次数非常有限。由于家长意识不足,导致孩子也没有相应的意识,即使在小学里,我们也发现很多孩子是很久不洗澡。另外,在村子里大部分村民家里没有厕所,村里也没有公共厕所,所以村民只有在露天大小便。这些不好的卫生习惯给村民和孩子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在马拖乡和乃托镇有很多贫困家庭,这些家庭大部分都有孩子需要照顾,但是由于家长能力有限,孩子并没有得到好的看顾。导致孩子们辍学、营养不良、生病没钱治疗。


关于互济 :

  上海互济公益基金会是由一些上海家具企业家发起的一个公益机构,于2017年5月18日在上海市民政局社会团体管理局登记注册,注册资本人民币200万元。业务范围:扶贫济困、赈灾救助,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资助其他相关公益活动,目前已在湖北、四川及云南省执行多个农村发展项目。

 

项目内容:

覆盖人群:马拖乡大河村、马拖村 400户村民 

项目人员:1名项目经理、1名项目助理、2名项目实地官员 

项目周期:2年 ,2018年8月1日-2020年7月31日


项目目标:

1、 修建1座公共浴室,至少200户村民受益

2、 公共浴室覆盖的村子60%村民卫生意识得到提升

3、 马拖村、大河村幼儿班60%的儿童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4、 70%村民种养殖技术得到提高

5、 4个一村一幼幼儿班配备玩教具

6、 8名一村一幼教师能力得到提升

 

活动概述:

   项目将通过在通过给村民修建公共浴室给村民提供改善卫生习惯的基础,并培训村民卫生知识,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此培养其卫生习惯。

   为改善村子里更多儿童营养状况,项目提供蔬菜和蛋鸡给村民,并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种养殖技术,同时让家长提高儿童营养健康意识和相关知识。另外,项目开展前期和后期分别对两个村子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检,以便对比项目对孩子营养改善的影响。

   另外,为了提升村子里“一村一幼”教学质量,项目将给幼儿班配备适量玩教具,以及邀请教育专家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


项目活动主要内容: 

(一)、改善村民卫生状况 

1、在村民集中居住的地方修建1座太阳能公共浴室,项目将和村民一起制定浴室管理措施,便于村民更好的使用和维护。 

2、给村民培训卫生相关知识(比如定期组织村民观看卫生相关视频、影片;发放宣传资料),并动员村民使用浴室。 

3、与学校合作,定期给学生培训卫生知识 

4、邀请卫计局相关专家给村民培训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二)、改善村民和儿童营养 

1、给村民发放蛋鸡蔬菜 

2、给村民培训蛋鸡养殖、菜园建立的知识 

3、多余的鸡蛋,由项目工作人员帮忙寻找销售渠道(比如学校、食品厂) 

4、给孩子进行2次体检,并出具体检报告

 

(三)、提高“一村一幼”教学质量(需要先和教育局确定是否同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4个村(马拖、大河、乃托、红光)都有一个“一村一幼”,每个班有2名教师,但是孩子们并没有足够的玩具、老师教具也十分欠缺。此外,老师很少有机会提升教学水平。 

1、给每个一村一幼配置玩教具 

2、邀请教育专家对老师进行培训(也将组织老师到州上培训) 

3、动员家长老师自制玩具(百特志愿者也可以参加)

 

 

 

关注我们